洗礦是原礦在水力、機械力和自摩擦力作用下,使礦石和泥質分離,從而提高礦石品位的方法。影響洗礦效果的因素主要是黏土的物理性質、礦石類型和機械力作用強弱及時間等。
常用的洗礦設備有雙螺旋槽式洗礦機、振動篩、圓筒洗礦篩、自磨碎解機等。
碳酸錳礦石大多進行洗礦,一般采用振動篩噴水。篩上產品為洗凈礦,篩下產品經螺旋分級返砂與篩上產品合并。溢流廢棄或進步回收錳礦物。
湘潭錳礦的紅旗井為典型的碳酸錳礦石,經500mm x1500mm振動篩二段洗礦篩分,可得+13mm及+0.5mm-13mm粒級礦石為洗凈礦,0Smm為溢流,洗凈礦錳礦品位為22.620%,較洗礦前提高0.72%, 產率93.54%,回收率96.62%。根據該礦生產統計,當凈礦產率與回收率分別降到86%和94. 3%時,凈礦品位比原礦品位提高243%。通常,碳酸錳礦石經洗礦后的富集作用不大,但它是必須進行的,否則將妨礙下一步作業的實施。
大新錳礦新建30萬t/a選礦廠,采用1600mm x7630mm槽式洗礦機進行洗礦作業,經2000年生產流程查定,當原礦錳品位為27.76%時,洗凈礦產率73.66%,錳品位3218%,錳回收率85.29%,洗礦溢流錳品位15.51%。
氧化錳礦石一般采用擦洗較強的雙螺旋槽式洗礦機進行一次或多次洗礦。湖南東湘橋錳礦采用1070mmx4600mm槽式洗礦機,經兩段洗礦,原礦錳品位4.44%,可得到塊礦品位26.75%,粉礦品位2307%,合計產率1410%,錳品位2464%,同收率78.28%。洗凈的塊礦和粉礦均可作成品出售,供煉鐵配料使用。
近年來,各類錳礦選礦廠中都沒有洗礦作業,井由一次洗礦發展為二次或三次。由長沙礦冶研究院研究的自磨碎解新工藝將破碎、磨剝、擦洗作用結合起來,已在松軟錳礦石中成功應用,這是洗礦工藝的創新與發展。廣西木圭松軟錳礦,應用該工藝后可從錳品位22%一24%的原礦中得到錳品位達33%的錳精礦。